11961-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3(+1):R3义务责任,应该做的,数学特征值为(0,+1),R3(+1)是指在没有强制的要求之下,这件事情你做了,是应该的,属于义务责任高阶R3(+1)的体现。比如:大街上有位老奶奶摔倒了,大家都过去帮助她,将老奶奶扶了起来。

初中生心理5:孩子为什么会做错事却认为是对别人好?(讨好型人格的烦恼)


儿子上初中的时候,跟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他说,有个同学在测验的时候,把考卷上的答案告诉别人,还差点被老师发现了。下课后,同学们逗他玩,可他却不在乎,他认为帮了那个同学,感觉还挺高兴的。


一、这种责任现象在学习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比如,为了让别人高兴,做了违规的事情,自己却认为是关心他们的感受;

又如,为了逃避自己的学习问题,跟别人逃课,自己却认为是在维护他们的友谊;

再如,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或期待,牺牲自己的健康,自己却认为是尊重他们。


二、这种责任现象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有哪些不利影响?

对自己:

孩子不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重视自己想要什么,影响自己学习和做事的能力,总是跟着别人走,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让自己很难过和困惑。

对他人:

孩子的这种行为,会影响他人的学习和成长,甚至影响他人决定和选择。

三、产生这种责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方面:

可能是由于缺乏自信和自尊,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是过于敏感,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有所恐惧。从而导致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常常通过迎合或取悦他人来获得认同。

 动机方面:

可能是由于自己缺乏内在动机和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意义,或者是由于自己受到外在动机和压力,对自己的学习或生活有过高的要求和标准。这样就导致自己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或需要而学习、生活,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或避免他人的批评而学习、生活。

 家庭方面:

一般情况下,可能由于家庭环境不够和谐,父母之间有矛盾或冲突,或者家庭教育不够适当,父母对孩子有过多的干涉或放任。这样就导致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和依靠,没有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信任感,也没有培养出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四、针对这种责任现象,可以采取哪些对策?

心理方面:

要引导孩子相信自己,尊重自己。要敢于面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迎合或取悦别人。要有正确的责任观,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什么是对他人有利的,不要混淆或倒置。

动机方面:

要找到为了自己的兴趣或需要而学习和生活,不要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或避免他人的批评而学习或生活。

家庭方面:

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找到解决家庭矛盾或冲突的办法,增进家庭中的温暖,让家成为孩子的依靠。


本文责任公式:R1(-1)=R3(+1),意思是:做了违反校规的事情或做错事,自己却认为是做了帮助他/她人的好事或关心、爱护他/她人。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3(+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