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9-作者:宋晶-山西太原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很多家长反映,跟自己的孩子说话,让他去做什么事,他(她)就像没听见一样,不做反应。在学校,老师让学生去做什么事,别人都做了,但只有这个孩子没做,问他,他说没听见。

当我与若干年轻的助理们一起工作时,发现他们常常对于“语言信息”非常不敏感,主要表现在对指令的不过滤、错误理解,或者是不回应上。由于日常工作的琐碎,沟通在细节上呈现更多。由于理解的偏差和不能及时表达,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和效率。那么,对于更加细腻地、靠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感觉和情绪去工作的心理学来说,则要求更高。但这一关,却又非常难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经历个人成长。但个人成长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于大多数奔波在生存线上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这个实力和观念去先做成长。那么这个矛盾,就意味着要不放弃这个位置,另谋高就;要不自己靠扩充容量和觉察,不断地超越自己,而后者就非常艰难,也会让自己常常回到自己惯有的模式上,难以超生,需要极大地勇气和意志力,能够在“被否定”中一次次弹起,寻找正确沟通的方式去达成……就这样在烈火中反复,直到涅槃重生。这个历练过程非常痛苦和艰难,而又常常掉入潜意识勾勒的陷阱而不自觉,还是需要专业人员从旁提醒,靠自己难以做到。

一个人对指令不敏感,可能源于幼时对主要养育者大量的无效语言的抗拒。而这些语言可能与自尊、自我价值、自我认同感有关,多数是家长数落孩子不是、贬低孩子能力等的否定话语,招致孩子采用回避、封闭的防御策略来维护自恋。同时,一定伴有此时家长惯用的语音、语调的特点一并进入孩子的感觉感受中,储存在身体记忆里。之后,无论长到多大年龄,只要有类似场景、类似否定语言,发出类似声音的人等,都会触发出这种负性体验,进而采取曾经对待妈妈的方式来对待当下遇到的这个人——这种现象就做移情,负性移情,比如用沉默不语。

那么,沉默不语除了是回避、封闭之外,也有攻击的性质。被动攻击往往是弱者在遭受强者的“凌虐”(弱者自己的感受)时,偷偷地(有可能是有意识、也有可能是无意识)用不遵守、不执行、当耳旁风等方式激发强者的愤怒为乐,让强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暗自高兴。这是一种不合作的态度,一种非常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一种消极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放了一大块绊脚石,遇到被否定就受不了,不仅不能提高,还给别人设置障碍,自然断送前途;其二,希望领导、上司、老师等权威接纳自己的缺点,希望获得鼓励表扬来建立安全感,但往往这样的“被接纳”并不能持久,一旦自己主观感受遭到否定、不满意等权威的负面情绪以后,自己“之前建立的所谓安全感、信任”即刻崩塌,转为对权威的攻击。而这种情况,也常常体现在恋人关系上。

说教是什么?

1、从“听人说道道”到“自己说道道”,在经过理解、理解对、有行动的欲望,到有冲动和真正“行动”需要很长一个心理成长过程,成人实现尚难,年龄小更做不到;

2、说教多了则无效,耳边风,孩子甚至对语言失去感觉。在被“教导”时,耳朵下意识封闭起来,这是孩子经常“听不见”的原因——家长要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说得太多了?

3、说教多影响其主动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当孩子遇到问题来找你请教、求助时,你可以让他停下来,自己想一想,是否有解决的办法。

4、接收的理论概念(就是说教)和自身心理发展(靠经验感受到的)大脑通路不同,所以知、意、行难以一致。孩子年龄小,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大人的说教往往是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直接“告诉”给孩子,而孩子还没有经历过那么多世态炎凉,对一些概念及所表达的意境和感受还理解不了,理论和实践联系不起来,说教来的概念和孩子自身成长的东西衔接不起来,造成脱节,也就是家长常说的“说到做不到”,孩子虽然自己说“明白”“懂”“应该”“要”,但是仅仅限于字面理解上。而如果是一位智商高的孩子,这些超级概念虽然与下面的自身经验衔接不起来,但他们可以自行组合出更多的奇异图示,产生出很多奇怪的想法,如有孩子的观念是:“我不能跟别人一伙,因为大家水平都不一样,我跟他们在一起会被拖累。”“如果搞竞争类的活动,我不参加,我坚决发对!因为竞争会涉及到输赢,我不能输、只能赢,但与笨蛋一伙我被拖累,就会输,所以这类活动我都不能参加。”过多概念消化不了,使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5、说教就像蚕丝,把孩子一层层包裹在里面。终于有一天孩子冲出蚕茧的包围以后,它就是获得新生的一只有翅膀的蛾,而蚕茧已经破了一个洞。太多说教不仅制造叛逆,使亲子关系紧张,也会将孩子过多束缚,妨碍生长。有些蚕由于自己的力量不够,难于走出来,而牺牲在蚕茧里。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二现象:R2R(两个责任主体)

责任现象学公式:R1(-1)2 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