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2-作者:平平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4(C):R4原因责任,选择做的,数学特征值为(C/c),R4(C)表示当一件事情发生与自身利益有关时,往往会选择为了组织(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大我)。比如:公司经济危机,好几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发,好多同事都离开了,只有小王不离不弃,与公司共进退。

让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8岁时,由于家庭原因,他必须自谋生计;
21岁时,做生意失败;
22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
24岁时,做生意再次失败并欠下一大笔债;
26岁时,伴侣去世;
27岁时,曾一度精神崩溃,卧床半年;
29岁时,候选州议员发言人失败;
34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5岁时,参加国会大选失败;
36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0岁时,连任众议员,失败;
41岁时,自荐州土地局长被拒绝;
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
47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
……
51岁时,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55岁时,连任成功,在南北战争中获胜,废除了深受国人诟病的奴隶制;
56岁时,与世长辞。

没有任何悬念,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就是林肯,作为教育素材,师长们最后教给大家的道理是:面对失败和挫折,我们只有做到不屈不挠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然而,当学生们真的碰到一连串的挫折和失败后,到底该怎样重新站起来呢?

然而,面临几十年的失败人生,林肯是怎么挺过来的?支撑他的动力是什么呢?

然而,林肯的前半生就是完全失败的人生吗?

然而,遇到挫折我们就必须坚持吗?为什么?

然而……

疑问太多谁能解?

然而,我们可以再看看下面这个人物的经历。

25岁时,他被选为州议员并连任三届;
27岁时,他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开办律师事务所。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
37岁时,他当选为美国众议员;
38岁时,他成功竞选国会议员;
47岁时,加入共和党,并很快成为该党主要领导人;
51岁时,当选美国总统;
53岁时,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01月01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奴隶将成为自由人。
55岁时,他再次当选为总统。
56岁时,取得内战胜利。

不错,这个人也是林肯。可是也许你会疑问,怎么以前没听老师们讲过呢?对啊,为什么没人给我们讲呢?

林肯的前半生不是失败的,他是在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有过失败的落寞,也感受过成功的喜悦,归根到底,是某种信念支撑着他越过挫折,够到成功,直到废除奴隶制。

让我们再回归到教育层面来看,这样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

林肯的故事已经被讲烂了,我们似乎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为了达到某个教育目的而随意断章取义。

首先,单就林肯的故事来说,他最可贵的不是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坚持到底,不是其坚强的能力责任R2(N),而是其坚持反对黑奴制的坚定信念,无论政治道路如何坎坷,他都坚持往前走,只为着解放黑奴这个理想,即原因责任R4!而我们为了教会孩子坚强不服输或者说面对挫折的不屈不挠,竟然把林肯的一生删掉一半——成功的那半,将其更为珍贵的R4降格到R2,我认为这是对教育文化资源的浪费。


其次,如果我们想通过一个故事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那么我们不仅要告诉孩子故事是怎样的,以及故事的主人公是如何如何努力,我们更要让孩子明白这些坚持不懈的努力背后,其动力是什么!是什么让他经历如此多的挫败还能继续走下去,是什么让他在每次想放弃的时候依然选择坚持,是什么让他能够忍受各种痛苦,是什么让他最后的眼神竟如此坚毅不可动摇。


如果一个故事,我们仅仅教会孩子要如何做,那这个故事的意义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因为当孩子只知道听话、只知道努力、只知道助人,他的一切行为便没有根,就像浮萍,就像没有眼睛的老虎,就像空心的人,他只记住了有形的东西,却没有体会到有心、有神,不知道这么做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未来的他一定会迷茫,然后无措。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行为背后的驱动力量,这是能够让故事有灵魂、让故事深入人心、让孩子真正收获的必要条件。


教育,不是设定一个目标然后让一切都指向这个目标,而是尊重事实,从真实的故事中总结经验和感悟,让每份感悟都内化为孩子的素养。何谓引导?引导不是我们指定一个目的地,然后拿着线牵着孩子走,而是在孩子面对每个真实的情景、真实的困惑、真实的故事时,我们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正确认知以及帮助孩子如何认知。


同一个故事,孩子可能会从4R8C任何一个角度去看,这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没必要把孩子的思想框住,因为感悟到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我们不是为了规则而规则,也不是为了成功而成功,更不是为了爱而爱,我们要帮助孩子扒开现象看本质,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扒开现象看本质。切勿为教育而教育。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4(C)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责任4R矩阵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责任R=社会(组织)关系(Y轴)*社会(组织)行为(X轴)

X为责任动力系统,即社会(组织)所期待的社会(组织)行动或行动模式;

Y为责任静力系统,即社会(组织)行为指导、评价、判断、处置的规则系统。
因此根据责任两个维度,我们构建了责任(4R)矩阵,并提出四个责任单位:角色责任R1、能力责任R2、义务责任R3、原因责任R4概念。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 头像
    1871网友 8年前

    也许很多家长也和我一样,匡着孩子,使孩子没了主见。哎!该放手时就的放手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