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驱动力思维和约束力思维的理解应用
关于约束力思维和驱动力思维理解的文章链接:《请你谈谈,你是如何获得这次金牌的?》
“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相信这样的现象在每个公司或多或少、或整体或部分都存在,而这是最让人捉急的,明明制度已经苦心孤诣地制定好了,难道我还要用人情、用拉关系的方式让他们遵守吗?只听说过从文化到制度的进化,没听说过从制度还要再退化到人情的……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来看看,“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前方高能预警】下文的数学逻辑思维较强,数学是体育老师教出来的亲慎阅!
什么时候我们会认为制度已然成为一纸空文了呢?当没有人遵守的时候。
没有人遵守制度这一行为属于哪种责任呢?角色责任R1。
角色责任R1本质上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角色责任R1={外驱动力X1,显性约束力Y1}
当公司内普遍角色责任R1(-1)时,本质上是哪个因素出问题了呢?
要知道哪个因素出问题,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两个因素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何谓约束力?
约束力包括正式的、法定的、具有强制惩罚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具有道德舆论性的、不具有法定强制惩罚性的社会和企业文化。前者统称为显性约束力、或称为强制约束力,后者称为隐性约束力或非强制约束力。
我们可以用集合表示:
约束力={显性约束力,隐性约束力}
显性约束力={法律,制度,规范……}
隐性约束力={道德,文化,习俗……}
何谓驱动力?
驱动力包括外部驱动力和内部驱动力,外驱动力是以责任客体需求为导向的驱动,即责任客体驱动责任主体的行为;
内驱动力是以责任主体需求为导向的驱动(满足责任主体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责任客体的需求),即责任主体自我驱动。
我们同样可以用集合表示:
驱动力={外驱动力,内驱动力}
外驱动力驱动模式:责任客体—驱动—责任主体
内驱动力驱动模式:责任主体—驱动—责任主体
责任客体={个人,组织}
责任主体={个人,组织}
因此:
外驱动力来源于作为责任客体的个人或组织的驱动;
内驱动力来源于作为责任主体的个人或组织的(自我)驱动。
此时,我们可以把角色责任再进一步解剖:
角色责任R1
={外驱动力X1,显性约束力Y1}
={个人或组织驱动,制度规则约束}
即是说,一个企业成员的的角色责任R1的履行由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缺一不可。
第一个因素,制度规则约束。既然谈的是“制度失效”的问题,毫无疑问,制度肯定是有的,这一因素不缺。而且,一个公司的制度不会一天一变,自制度制定出来便长久存在,因而大部分企业是不缺制度的,除非是初创期的公司,因而一般初创期公司不会存在“制度失效”的问题。
第二个因素,个人或组织驱动。简单来说,就是制度有没有人在执行。这个“个人”可以是公司的HR,或行政,或各个部门的管理者,总之,谁来执行制度,谁就是这个“个人驱动”。“组织驱动”亦同。
既然上文说了制度约束因素是不缺的,那制度失效的症结就是个人或组织驱动因素了。
通俗理解就是,制度制定出来后:
1.无人监督,无人记录,无人评价
2.有人监督,无人记录,无人评价
3.有人监督,有人记录,无人评价
总之,最终无人评价便无法产生外驱动力。
总结一句话:角色责任两条腿,缺了哪条都难成行。
说的再通俗点:制度漂亮没有用,无人评价终成空。
然而从管理者或制度制定者角度来看,制度失效本质上是责任思维问题:管理者只有约束力思维,缺乏驱动力思维。
下期用约束力思维与驱动力思维分析:为什么你的企业没有你想要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