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常常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我常常喜欢观察别人的行为,我会发现很多在别人眼里很优秀的人自贬,对自己所做的事很没有把握,在面临一些压力时开始忧心忡忡。我们在大街上、公交车上等任何公众场合,我们都会发现很多人的表情都是没有活力的,没有朝气的,这是这个现行社会的常态。
什么是自信?其实心理学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它的最接近的含义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在某一特定情景的成功完成任务的能力的程度估计”。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不关注某人具有什么能力,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做些什么事情。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一般受四个因素影响: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情感唤起。那么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来增加自信?
首先是行为成就。如果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或动作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满足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常常一点点积累起来,最终构成我们的自信。例如,我们完成一个项目,我们或很满足,同时我们下次开始的时候或类似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有把握,觉得自己完成的可能性大的增加。那对我们来说,应该做些什么,
(1)当面对一个任务的时候,不管自己是否能完成,一定要从中学习到东西,我们需要不停地反思,在成功反思中经验,是失败中汲取经验,让这些经历为自己在完成类似任务时增加砝码,即让自己更有把握。
(2)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尝试不同的东西或经历不一样的生活。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群人在一起谈论在国外旅游遇到的奇闻佚事,如果你没有这种经历会不会感觉很尴尬,恨不得他们马上换话题。再如,如果有一个比较新的APP,你的同学都在用,如果有一次你不得不用,而你又不知道如何操作,特别是你跟你的朋友一起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很不舒服。
(3)发展一两个自己的优势。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两个特长的人更自信一些,因为我们跟别人比较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有利己主义,常常会拿自己的长处来彰显自己的优秀。
其次是替代经验。别人的经历或别人的经验也会给我们带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把握性的增加。这就是我们在完成某一完全陌生的任务时,我们常常会去查很多资料或者找有经验的人询问,这是因为我们能从别人的替代经验中找到完成任务的技巧和关键,我们在操作任务的时候就会有更大的把握。那么具体要做些什么?
(1)读书。读书其实就是从前人智者中汲取经验,就是跟大智慧者进行交流和学习。每一本流行的书或留下来的书都是有存在的价值,特别是经过时间和众多读者验证的书,更是我们看的重点。
(2)与某一领域大牛交流。如果读书时与古时候的大智慧家伙你难以接触的智者交流的话,那么与某一领域的大牛进行交流就是让你切实的感受到大家的魅力,你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你感受的是更真实的感受,你也会受到更大的鼓舞。
(3)身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我们虽然不能达到别人那样在他的领域那样专业,但是我们可以从他那里偷学到一些东西,让我们更自在地成长。
再次是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地认为你有能力应对某一情景时,你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大增加。这个就没有什么诀窍了,就是你的身边最好有有几个能够指导你的人,同时他们都是自带正能量光环的。最忌讳的就是那些狐朋狗友,对你没有什么帮助,总是担心你过的比他好的人,这些人要理他们远一些。
最后就是情绪唤起。任务的性质会让你产生焦虑和紧张,只有适中的情绪唤起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其实这也是一种心态的锻炼,心态积极平和的人更容易有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心态不稳的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会太高。最后的部分还是涉及到心态的锻炼,有哪些锻炼可以帮到我们那?
(1)瑜伽或冥想。这两个锻炼除了能锻炼身体外,不仅仅对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很大益处,同时对于放空自己,提高自己的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做这个锻炼不需要太久,一般一天5到25分钟即可。
(2)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人更容易自信。我们常常会提高“身心一体论”,我们的心情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的身体状态也会会影响我们的内心体验和自信程度。
(3)自己觉察。自我觉察是心理学中一种技术,跟自省有点相似,但是它更多地是关注个体的自我情绪体验,并探究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而内省则是反思自己的事情做的怎么样,做的好或不好。